外语教学

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 机构语境中人情期待与人情调控的人际语用阐释——以警务劝导为例

    冉永平;莫绮姗;

    基于文化主位视角,人情是汉语人际语用学本土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人情原则”被视为汉语文化语境下熟人交际的独特表现,然而在机构语境中非熟人交际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关注。本文基于警务劝导语料,从人际语用学本土视角出发,探究基层执法者如何通过人情调控处理警民关系。研究发现,执法者主要通过法融于情、法统领情、法情共衡等人情调控策略实施劝导,有效处理执法过程中情与法的冲突。本文揭示了机构语境中基于人情调控的情法交融警务劝导的语用理据,丰富了汉语文化语境下非熟人交际中“情”问题的人际语用学研究。

    2025年05期 v.46;No.23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语用论辩视域下论辩风格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

    邓耀臣;伊宇玲;刘迪麟;

    “论辩风格”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语用论辩视域下的论辩风格研究渐受学界关注且已关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对这一新兴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鉴于此,本文系统介绍了语用论辩视域下论辩风格研究的进展,尤其关注了其热点话题。继而,分析了该领域在研究范式、风格分类和理论视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语料库辅助方法将有效提高论辩风格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将政治论辩风格研究延伸到学术话语、医疗话语、法律话语能够进一步拓宽论辩风格研究的视野。

    2025年05期 v.46;No.235 8-1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历时构式语法视角下的图式性构式“且VP吧”研究

    朱献珑;王雪乔;

    “且VP吧”是北方方言中司空见惯的表达形式,但迄今尚未见到针对该构式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以历时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BCC语料库历时语料,探讨图式性构式“且VP吧”建构特征,并考察该构式演变历程和演变动因。研究发现:在形式方面,准入该构式的构件为时间副词“且”、语气助词“吧”及表长时义的延续性VP;在意义方面,该构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生变异性扩展,新生出强烈的现场协同移情语义。该构式的变异性扩展历经变异萌芽期、扩展形成期与语义稳定期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形式_旧—意义_新配对逐渐占据优势并最终主导构式的使用。扩展的主要动因源于认知经济性、言语信据性及高频率使用等。

    2025年05期 v.46;No.235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情感文体学实证研究的模式探析

    黄荷;

    本文聚焦情感文体学的实证研究路径,抽析出基于前景化特征的实验研究模式、基于语境变量的实验研究模式和基于真实读者变量的自然阅读研究模式等三种互为补充的研究模式,探讨每种模式的学理特征、研究重点、研究优势和局限性。研究发现,基于前景化特征的实验研究模式通过操控特定文本特征建立读者情感体验的因果解释;基于语境变量的实验研究模式考察读者身份、阅读方式等变量对读者情感体验的制约作用;基于真实读者变量的自然阅读研究模式依托读者的书评和阅读小组讨论等未经干预的语料,探究读者情感体验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2025年05期 v.46;No.235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外语教育与教学研究

  • 词项属性与蕴含语境对二语学习者等级含义加工的影响

    曾涛;赵龙;

    本研究采用词项属性评测任务与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了词项属性与蕴含语境在二语等级含义加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对等级含义的理解受到词项属性和蕴含语境的共同影响,等级含义的生成并非由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多种语义与语用线索协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拓展了对二语语义—语用接口认知机制的理解,丰富了相关理论视角。

    2025年05期 v.46;No.235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 教师情感支持与英语学习者不懈努力、自我效能和课堂社交投入的关系

    郭继东;王梓淇;

    社交投入对语言学习特别重要,但相关专题研究不足。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了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者不懈努力、自我效能和课堂社交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1)课堂社交投入与教师情感支持、学习者不懈努力和自我效能均呈显著正相关;2)学习者不懈努力和自我效能直接正向预测课堂社交投入;3)教师情感支持通过学习者不懈努力和自我效能的完全中介作用对课堂社交投入产生间接的正向预测。研究发现可以为丰富相关研究、改善外语学习者课堂互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5期 v.46;No.235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多源互动反馈与二语水平对英语学习者认知投入影响研究

    张凯;李伟正;李波;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论框架,系统探讨多源互动反馈与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认知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其交互作用。通过混合研究方法结合认知网络分析技术,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1)多源互动反馈显著提高学习者认知投入水平; 2)二语水平对认知投入存在显著调节效应;3)反馈模式与语言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认知投入具有关键预测效应。研究表明,外语教师应着力构建反馈机制与学习者认知特征的动态适配模型,通过分层设计强化深度学习路径,并建立包含情感支持、策略引导和认知脚手架的多维互动体系,最终形成情感—行为—认知协同发展的良性学习生态。

    2025年05期 v.46;No.235 41-4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英语辩论对于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影响的研究

    刘振前;金凯;

    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实践中,其培养仍存在明显不足。辩论是提升思辨能力的有效方式,然而相关研究及教学应用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思辨能力评价框架制定了写作评价标准,通过实证方法测评学生在辩论活动前后的写作表现。结果显示,学生在解释、分析、推断和评估等能力上均有所提升,自我调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间接加强,理解能力虽然提升幅度相对较小,但同样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教学反思,旨在为英语辩论在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6;No.235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中国学习者英语方位转换在线加工研究

    何琴;马志刚;

    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任务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方位转换的在线加工情况,并揭示动词语义和动词频率对英语方位转换在线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动词语义显著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方位转换的在线加工速率和准确率。具体而言,图形动词用于图形方位句比用于背景方位句的平均反应时更短且准确率更高,背景动词用于背景方位句比用于图形方位句的平均反应时更短且准确率更高;2)动词频率显著影响英语方位转换的在线加工速率,具体表现在高频动词比低频动词加工更快,但在准确率方面无明显加工优势。研究结果为动词语义和动词频率假设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对英语方位转换习得与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46;No.235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外语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MASEM的链式中介模型

    霍炜;王雪梅;

    随着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外语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研究逐步引发学界关注。本研究基于从49篇文献中提取的元分析数据,验证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旨在探究外语教师情绪智力、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并讨论该机制内部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外语教师情绪智力可通过四种方式,即情绪智力的直接作用、自我效能的独立中介作用、职业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和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的共同中介作用对工作投入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教师教育提供情感层面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2025年05期 v.46;No.235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专栏

  •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杨文地;李轶聃;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国际传播对于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人民勤劳刻苦、奋勇争先的崭新对外形象尤为重要。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红色文化经典,曾助力中国共产党突破舆论封锁,澄清不实传言,为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和舆论基础。该书的成功传播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全程的周密策划与推进,以及斯诺以中立立场、客观文笔实现的跨文化传播,引发全球共鸣。这一案例为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借鉴。

    2025年05期 v.46;No.235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翻译与语言接触研究专栏

  • 基于多时段语料库的新闻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互动性研究

    庞双子;

    新闻语体是天然的语言接触场域,但关于新闻翻译语言接触的研究,仍缺乏历时视角和量化考察。本研究构建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共四个时期的新闻中文翻译和原创文本语料库,以多维度方法考察这两类文本之间语体特征的动态关联。研究发现:1)从历时视角来看,新闻翻译文本的模糊限制性、信息性、评论性、叙述性和即时话语信息详述特征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2)新闻翻译本土化进程呈现维度选择性特征;3)新闻翻译和原创文本呈现双向互动的关联。本研究细化了翻译语言的受限特征,对翻译和原创语言的双向渗透进行了诠释。

    2025年05期 v.46;No.235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当代翻译与原创汉语小说对比研究

    周晶;邹靖;楚军;

    翻译作为书面的语言接触现象,对译入语可能存在持续而全面的影响。参照王力的欧化汉语研究框架,本研究通过系统对比21世纪以来翻译与原创汉语小说语料(近七百万字),深入考察了翻译汉语进入新世纪以来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复数标记“们”、时间介词“当”及时态标记“着”在两类文本中已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曾被视作欧化现象的语法范畴特征经长期发展已融入现代汉语体系。然而,在句法结构层面,翻译文本仍表现出判断句“是”使用频率更高、主语显性化程度更强、句段结构更复杂等欧化特征。这种语法范畴与句法结构层面的不同步演变,证实了语言接触过程中语法范畴借用与词汇借用先于句法重构的基本规律。翻译文本在句法结构层面体现出的特征,也支持了翻译共性中的显化机制。这些发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翻译作为受限语言的内在规律,彰显了翻译语言历时变化的研究价值。

    2025年05期 v.46;No.235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翻译研究

  • 体认翻译学视角下续译对不同外语愉悦者二语情绪词加工的影响

    张素敏;闫东雪;王寅;

    本文基于体认翻译学分析续译在不同外语愉悦翻译学习者情绪词加工中的作用。通过对比读后续译、续篇翻译及单篇翻译中不同愉悦度者的二语情绪词加工,研究发现:1)单篇翻译组的消极词、中性词加工显著快于读后续译组;读后续译组与续篇翻译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于读后续译与续篇翻译组,单篇翻译组低愉悦度译者的消极词、中性词加工速度均显著快于高愉悦度译者,且其消极词、中性词加工显著快于积极词。结果说明:读后续译体认下译者情绪词加工中的情景一致性最高,更利于提高低愉悦度译者的情绪词加工的准确性。

    2025年05期 v.46;No.235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外来术语汉译研究的三个拓展方向

    袁丽梅;

    术语翻译是应用翻译研究的核心领域,其中外来术语汉译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立足当下,积极构建与对外传播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以中华语言文明观为理论指引,尝试拓展外来术语汉译的研究空间。文章认为,未来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深入挖掘:第一,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变迁,探赜外来术语汉译活动中本土文化的主体表现;第二,聚焦政府主导的语言规划机制,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外来术语汉译的政策背景与实践特征;第三,反思外来术语汉译与我国本土学术话语生成的深层关系,关注在外来影响下以术语为代表的我国学术话语呈现出的中西杂糅特征。

    2025年05期 v.46;No.235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外国文学研究

  • 萨利尼科夫《彼得罗夫流感》的古希腊神话原型解码

    温玉霞;吕天威;

    萨利尼科夫小说《彼得罗夫流感》以古希腊神话原型编码构建后苏联社会的生存寓言体系,揭示现实与幻象、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下个体的永恒困境。本文基于神话原型视角,结合尼采悲剧哲学与拉康幻象学说,解码小说的双重神话张力:酒神狂欢解构以非理性越界和语言暴力颠覆权威话语;日神幻象救赎遮蔽现实创伤,反向暴露存在的荒诞本质。小说通过神话原型张力的辩证建构,呈现个体在狂欢解构虚无与幻象救赎遮蔽之间的动态平衡,彰显有限能动性对抗荒诞存在的伦理价值。本研究可为后苏联文学批评提供神话原型阐释新路径,并通过隐喻解码为当代社会精神困境提供镜像参照。

    2025年05期 v.46;No.235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美国华裔文学的跨媒介性及文明互鉴意义——以谭恩美作品为例

    王晓丹;尹晓煌;

    美国华裔文学的跨媒介指涉和跨媒介转化体现出文明互鉴意义及其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启迪。谭恩美小说文本结构中对西方复调音乐形式的跨媒介指涉以及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叙事方式的运用,揭示出作品跨媒介形式与主题的统一及其对作品跨文化内涵的深化;从小说到电影、歌剧、动画等形式的跨媒介转化,展现出美国华裔文学的多维度跨媒介性互动交融特性,彰显了其在推动跨文化交流及文明互鉴中的独特价值。

    2025年05期 v.46;No.23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外语教学》投稿须知

    <正>1.《外语教学》稿件格式要求和规范请参见我刊已出版的各期杂志,或登录本刊网站:http://xwxb.xisu.edu.cn/,浏览并了解我刊投稿须知、新版稿件体例、期刊简介、期刊动态、过刊目录等,也可登录中国知网下载并阅读本刊过往刊发的文章。2.来稿请力求精炼,论文字数以7500~10000字为宜,电子文稿请用WORD文档。来稿应附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所有信息应与中文内容对应一致。正文请采用5号宋体排版,文中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书写,插图和表格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参考文献一般应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论著和文献。外文文献编排在前,中文文献编排在后;文献一律按作者姓氏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以带方括号的序号依次列明,并采用小5号字编排,置于文末。

    2025年05期 v.46;No.235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 下载本期数据